Youtube视频  中国大陆有可能不能正常播放

【11月12日新闻】

今日摘要
以黎两地连发地震
美拟在内盖夫建基地
以美遣返恐怖分子协议
法国推动建巴国
获释杀人犯滞留埃及

国防部官方消息

💥以军在拉法歼灭武装恐怖分子小队
以色列国防军戈兰尼旅在拉法地区执行摧毁地下藏身处任务时,发现四名武装恐怖分子。地面部队随即与空军协同作战,数分钟内包围并击毙其中三人,未造成以军伤亡。南部司令部表示,部队将继续在该地区行动,清除一切潜在威胁,确保以色列边境安全。

🇮🇱以色列加强北部战备
以色列媒体报道,大量军备正运往北部边境,以应对与黎巴嫩的紧张局势升级。国防部官员称,这一部署旨在确保随时应对真主党可能的挑衅。

🌐以黎两地连发地震
塞浦路斯附近发生5.4级地震,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均有明显震感。随后同一震源再次引发余震,目前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以美达成拉法恐怖分子遣返协议
报道称,以色列与美国就被困在拉法的200名哈马斯成员达成协议,他们将缴械并被遣送至第三国。目前尚未确定接收国。顾问库什纳表示,在哈马斯解除武装前,加沙西部重建不会启动。川普政府内部人士承认执行难度极高,欧洲方面也证实该计划第二阶段陷入停滞。

以色列批准阿布沙巴布民兵头目负责拉法重建工作,尽管以军已撤出,但各方对后续管理仍未达成共识。

🇺🇸美国拟在以色列建大型永久军事基地
五角大楼计划在内盖夫沙漠靠近加沙边境建立永久性美军基地,可容纳约1万名士兵,配备大型跑道、后勤中心与长期住宿设施。工期预计两至三年,被视为加强美国在中东军事存在的重要举措。

📜川普致函以总统敦促赦免内塔尼亚胡
美国总统川普致信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呼吁赦免总理内塔尼亚胡,称其所涉法律案件是“政治性且毫无根据的起诉”。此信引发以色列国内强烈反响。

🇮🇱以军完成中央司令部大规模联合演习
以色列国防军在中央司令部指挥下完成一场大规模多军联合演习,参演部队包括犹太和撒玛利亚师及新成立的第96师,这是两支部队首次并肩训练。演习涵盖40多个逼真战斗场景,重点检验陆空协同和多战线作战能力。以色列空军提供空中支援,地面部队模拟应对恐怖分子渗透、人口密集区作战、大规模救援和疏散等任务。参演单位还包括情报局、作战局、技术与后勤局、辛贝特、民政局、以色列警察和红十字会,展现出跨部门作战模式。中央司令部同时修订防御计划,吸取10月7日事件经验,强化快速反应、特种部队机动与全面动员能力。以军表示,此类演习将持续进行,以保持最高战备水平并确保全国平民安全。

🇮🇱以色列将关闭陆军广播电台
国防部长伊斯雷尔·卡茨宣布,计划于2026年3月1日关闭陆军广播电台Galei Tzahal,称其“已不再符合原始设立宗旨”。关闭决定引发国内舆论广泛讨论。

♦以军在拉法隧道行动
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实施隧道爆破行动,击毙四名哈马斯恐怖分子。军方称地面部队在确认身份后立即开火,行动中无以军伤亡。

♦以军空袭加沙拜特拉希亚
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拜特拉希亚发动空袭,同时向布雷吉难民营开火,以回应沿黄线的挑衅。军方称此类事件几乎每日发生。

♦加沙恐怖分子试图渗透被当场击毙
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南部发现一名越过黄线的恐怖分子,构成直接威胁后立即将其击毙。军方重申将持续应对所有渗透企图,确保南部安全。

据沙特消息人士称,拉法地区反哈马斯民兵首领亚西尔·阿布·沙巴布在以色列南部会见美国顾问库什纳。美国国务院否认此事,称报道为假新闻。一名巴勒斯坦消息人士则称,阿布·沙巴布确实与美方官员接触,但并非在基里亚特加特的美军基地。

♦获释杀人犯滞留埃及
巴勒斯坦方面抱怨,除土耳其和马来西亚外,其他阿拉伯国家均拒绝接收因人质交换而被驱逐的杀人犯。这些人目前滞留在埃及,被视为临时过境安置。

♦真主党领导人誓言不放下武器
真主党总书记纳伊姆·卡西姆表示,该组织不会投降,也不会交出武器,称武器是力量与决心的象征。他指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到极限”,要求停止当前的“侵略行为”。

🟥伊朗经真主党向巴勒斯坦武装输送武器
情报显示,伊朗正通过真主党与叙利亚的走私网络向犹太和撒玛利亚地区的巴勒斯坦武装派别输送导弹、无人机与火箭筒。叙利亚当局放松边境管控,使真主党获得超4000枚火箭弹和250架无人机。分析指出,这体现了伊朗在以色列边境强化代理人势力的战略布局。黎巴嫩副总理承认“60天内无法解除真主党武装”,总统奥恩则宣称南部仅有黎巴嫩军队活动,并呼吁以理性取代武力。

▪伊朗澄清导弹能力
伊朗政府发言人法蒂玛·穆哈杰拉尼表示,伊朗不具备一次性向以色列发射2000枚导弹的能力,同时称“已为所有可能情况做好准备”。伊斯兰革命卫队情报部门宣布摧毁一个据称由美国中情局与以色列摩萨德操控的“破坏安全网络”。

🎗哈马斯恢复在加沙搜寻以色列人遗体
半岛电视台报道称,哈马斯武装与红十字会人员已恢复在加沙城东部舒贾伊亚社区的搜寻行动,寻找被绑架以色列人的遗体。以色列方面对此保持关注。

🇱🇧黎巴嫩社会陷入恐慌
黎巴嫩消息人士称,美国高层泄露以色列计划攻击黎巴嫩的情报,引发国内恐慌。教皇计划于11月底至12月2日访问黎巴嫩,分析认为以色列不太可能在其行程期间发动军事行动。

🇱🇧美国向黎巴嫩发最后通牒
黎巴嫩消息人士透露,美国要求黎巴嫩在年底前解决真主党解除武装问题,并开始撤离部分使馆人员。以色列计划对真主党实施定点打击并观察其反应,美方警告若无进展将带来严重后果。

🇱🇧黎巴嫩否认外部施压
黎巴嫩副总理塔里克·米特尔声称“无人能阻止以色列”,并否认有调解人提出停止敌对行动条件。然而多方证实,国际调解代表持续要求黎方解除真主党武装,由黎巴嫩军队接管所有武器。

🇸🇾叙利亚放松边境管控助长武器走私
以色列情报人士称,叙利亚领导人乔拉尼放松了对黎巴嫩边境的监管,使真主党得以加强武器补给和走私网络。

🇸🇾叙利亚要求以色列撤军施压外交谈判
叙利亚领导人乔拉尼在接受采访时称,与以色列的谈判须以撤出被占领领土为前提,并批评以色列在叙南部施加军事条件。分析人士指出,叙方试图扭曲历史,以掩盖其在1967年主动攻击以色列并失去戈兰高地的事实。

叙利亚政权支持的HTS武装使用重型火力攻击德鲁兹族城镇迈季达勒,苏韦达德鲁兹国民警卫队随即反击,局势再度紧张。

🇫🇷法国推动建立巴勒斯坦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共同成立委员会,推动建立巴勒斯坦国,并计划在安全、人道和政治层面支持加沙的稳定进程。

▪法国取消对以色列企业参展禁令
巴黎当局原计划禁止八家以色列公司参加下周安全展览会,在以色列驻法使馆交涉后,法国政府已同意所有以色列公司正常参展。

▪以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维凯·阿德拉伊退休
以色列国防军阿拉伯语发言人阿维凯·阿德拉伊上校服役近30年后宣布退休。阿德拉伊在阿拉伯世界极具影响力,以清晰的沟通与坚守立场而闻名,被视为改变阿拉伯舆论、削弱真主党与哈马斯支持的重要人物。

▪三名前辛贝特局长遭刑事调查
以色列检方对三名前国家安全局(辛贝特)局长展开刑事调查,原因是他们在反对大卫·齐尼出任局长的请愿中附带了一份机密文件,涉嫌非法持有国家安全资料。目前调查仍在进行。

▪也门战场事件引司法系统内斗
宪法委员会主席西姆查·罗特曼批评检察官在也门事件调查中“损害以色列形象与安全”,指责其为了维护司法体系而牺牲国家与战士的利益。此言引发政法界激烈争议。

▪以色列计划2026年前全面淘汰煤炭
以色列政府宣布计划在2026年底前彻底停止燃煤发电。目前沿海地区仍有两座老旧燃煤电厂在运作。国家财富基金监管委员会表示,目标是在新燃气机组投运、部分旧机组完成改造后实现全面转型。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指出,计划多次推迟已导致电价上涨与污染加剧。

▪也门油田泄密案法庭再起波澜
高等法院驳回总检察长办公室的诉求,并对任命国家检察官调查一事提出质疑。法官指出,投诉专员兼任调查职务违反法律规定。检察官调查部门负责人原计划与总检察长代表协调向法官汇报进展,但被法官拒绝,案件调查程序因此引发争议。

▪哈雷迪政党拒支持征兵法案
哈雷迪政党高层解释征兵法草案迟迟未提交的原因,称不能被视为支持招募士兵的法律。他们要求制定保障托拉学生豁免服役的法律,而非征召宗教学生入伍。

▪以色列征收航空新税引发争议
新航空税将按飞机重量与航程计征,预计每年为国库带来10亿谢克尔收入。由于航空公司将税负转嫁乘客,往返以色列的票价预计将上涨。

总结:以军在拉法歼灭哈马斯武装并摧毁隧道;以美达成恐怖分子遣返协议,美拟在内盖夫建基地;川普致信敦促赦免内塔尼亚胡;伊朗经真主党输送武器,黎拒裁军,美下最后通牒;法国推动建巴勒斯坦国。

塞浦路斯附近发生5.4级地震,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均有明显震感。随后同一震源再次引发余震,目前暂无人员伤 ...

塞浦路斯附近发生5.4级地震,黎巴嫩和以色列北部均有明显震感。随后同一震源再次引发余震,目前暂无人员伤  ...

应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的要求,爱沙尼亚取消了对以色列的旅行警告。最近,爱沙尼亚对以色列国的支持十分明 ...

应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的要求,爱沙尼亚取消了对以色列的旅行警告。最近,爱沙尼亚对以色列国的支持十分明 ...

尽管哈马斯违反规定,“齐基姆”过境点仍对援助卡车开放,以便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援助。援助将由包括联 ...

尽管哈马斯违反规定,“齐基姆”过境点仍对援助卡车开放,以便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援助。援助将由包括联 ...

被囚禁幸存者伊莱-哈·科恩的书售出超过4万册,并荣获白金图书奖。科恩写信给他的粉丝:“我激动得心都快要 ...

被囚禁幸存者伊莱-哈·科恩的书售出超过4万册,并荣获白金图书奖。科恩写信给他的粉丝:“我激动得心都快要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24-2025 向西飞事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